公务员邮箱 移动应用 微信 APP下载 无障碍 关怀版

首页 > 信息公开专栏

标题: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

索  引  号:btxdzj/2021-00012 分  类:民政、扶贫、救灾 发文机关:保亭县地震局 成文日期:2021年07月02日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02日 发布机构: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


目录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以来发展成果

(二)现状问题

(三)“十四五”面临形势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

(二)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三)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四)强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

(五)强化防震减灾信息化服务和技术支撑

(六)强化防震减灾社会治理

(七)开展防震减灾文化体系建设

四、重点项目

(一)地震监测基准台站建设工程

(二)地球物理观测站建设工程

(三)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四)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体验示范点

(五)建设应急避险场所

(六)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七)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八)地震应急救灾物资补充完善工程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完善投入机制

(三)加强人才保障

(四)科技支撑保障

(五)落实责任和实施跟踪评估

六、附件

保亭县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任务表


前言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南部内陆五指山南麓,东接陵水黎族自治县,南邻三亚市,西连三亚市、乐东黎族自治县,北依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蒸发量大,季风变化明显的特点。行政区域总面积1153.24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5.45平方公里。全县下辖6个镇、3个乡、1个县管农场和6个居。2020年末户籍人口16.8万人,黎族、苗族为世居民族,其中黎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2.4%,苗族占4.5%,汉族占30.2%,其他民族占2.9%。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2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6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564元和14067元。

保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全县森林覆盖率85.2%,境内森林多为热带雨林,是世界唯一的既有热带雨林,又有天然温泉的地方(自喷温泉93℃,日出水量3600吨)。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境内主要有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和神玉岛文化旅游度假区、茶溪谷景区、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等旅游景区。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加快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海南省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海南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及国家、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保亭县或我县)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要求,编制《保亭县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阐明“十四五”时期保亭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确定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本规划是引领我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推进防震减灾重点工程投资建设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以来发展成果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积极探索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新路径,我县防震减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逐步落实,在地震监测、震灾防御、应急救援、科普宣传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1.继续深化防震减灾组织机构和体制机制改革。

根据《关于印发保亭县黎族苗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保委办〔2019〕36号)、《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地震局)关于领导班子人员分工的通知》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地震局)关于人员岗位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县地震局为正科级政府工作部门,与县应急管理局合署办公,核定行政编制人员12名。根据工作职能,县地震局下设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抗震设防管理和防震减灾综合管理5个岗位。多次修订《保亭县地震应急预案》,不断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和专项预案,目前县政府各职能部门、各乡镇、学校和有关企业,基本都按各自职责编制了应急预案,全县报备的应急预案有77个,形成了完整的全县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保亭县地震应急预案》紧密结合我县实际,主要从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每个时段,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先期处置要点、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工作分组、工作内容、衔接配合等方面进行规范,为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参考。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根据机构改革情况下发《关于调整保亭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通知》保震指办[2019]4号、《关于调整保亭县地震现场工作队人员及职责的通知》保震指办[2019]5号,分别对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现场工作队相关人员及职责进行调整。

2.地震监测速报能力不断加强。

保亭县9个乡镇都分别设置了地震宏观观测点,全县地震宏观观测点共11个,每个宏观观测点均有固定观测人员,建立健全了地震宏观观测员工作制度,完善了观测记录薄,落实了宏观观测员移动电话,编制了宏观观测员工作手册规范观测点的管理。结合我县实际,不断加强“五网二员”体系建设,全县9个乡镇均配备了防震减灾助理员,62个村、居委会均配备了防震减灾联络员,并落实每人每月100元的工作交通津贴,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网,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为了提高宏观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群测群防联络员的业务素质,县地震部门每年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评议会、培训班等方式对各乡镇的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宏观观测员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提高他们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技能以及对动物、水位异常现象的分析研究能力,“十三五”期间共开展培训46场次,累计培训3613人次。协助海南省地震局监测中心已完成地震基准监测站前期勘选、土地租赁及土建工作,为地震监测台站的下步建成投入使用打下基础。

3.震灾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为继续推进城镇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工程项目抗震设防能力,我县地震部门主动作为,采用主动提供技术服务、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强抗震设防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并利用海南省抗震设防全程监管技术服务平台、备案平台和现场检测平台,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全程监管。为了加强对抗震设防的监管,我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力度的通知》,要求各业主、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我县抗震设防监管工作,规范抗震设防的行政审批流程,明确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地震局的工作职责,确保做好论证、选址、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并要求县发改委、县住建局等单位定期报送《保亭县审批、核准、备案投资项目信息表》到县地震局备案。对重要工程、特殊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严格把关,要求业主依法依规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共完成了5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行政审批项目;每年由县地震局(应急管理局)牵头,组织县住建局、县综合执法局、县自规局、县教育局、县卫健委等各部门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进行实地检查,主要查阅建筑平面图、地质勘查报告和设计文件等,实地检查场地有无地震地质灾害、工程结构是否符合规范等情况。根据我县实际,一般新建工程按照地震动参数0.05g,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进行抗震设防,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的抗震设防需提高1度。

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抗震设防工作,“十三五”期间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共4945户,与县住建局相互配合,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联合督促指导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施工质量监管,确保改造工程中新建、修建的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质量安全要求。

每年举办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培训班,加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工作指导,切实提高农村建筑工匠的抗震设防理念和技能以及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的业务水平,2016-2020年在乡镇、村委会共举办民居抗震工程、农村工匠培训班多期,培训共约5000人次。

4.地震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每年利用防震减灾宣传周等重点或特殊时段,指导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演练,积极推动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常态化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提高广大民众和学生的地震安全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每年邀请专家到我县举办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和应急救援技能实操活动,通过课堂授课和实操训练的方式重点开展应急救护技能知识和应急救援实操训练,进一步提升我县应急救援志愿者、地震应急救援队、地震现场工作队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各救援队伍的组织管理。每年向县财政申请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预算费用,加强对七仙广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等的日常维护管理,保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正常使用。对促进我县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5.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成果进一步扩大。

每年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唐山抗震救灾纪念日、国际防灾减灾日等期间,由县地震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到全县各个乡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通过流动宣传车广播播放防震减灾知识,组织观看防震减灾科教片,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演练和科普知识竞答,以及免费发放各类防灾减灾宣传图册等资料多达10万份,积极开展“六进”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共同开展防震减灾、自救互救和应急避险知识的科学普及。

为贯彻“全面预防观”,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按照《保亭县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实施方案》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创建地震安全综合示范乡镇(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十三五”期间保亭县继续开展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和示范学校创建活动,2016年-2019年我县共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4所,创建地震安全综合示范社区(村委)2个。

(二)现状问题

“十三五”期间,尽管保亭县防震减灾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严峻的防震减灾形势、快速发展社会经济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的现实需求。

1.防震减灾人才队伍和体制建设需进一步健全。机构改革后,地震局与县应急管理局合署办公,但是未能改变防震减灾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防震减灾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防震减灾意识不强,防震减灾工作职责不清,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沟通,部分工作落实滞后。

2.地震监测预报基础依然薄弱。地震宏观观测点是目前我县唯一的地震监测手段,协助海南省地震局监测中心、预报中心建设地震监测基准站目前只完成了选址和土建工作,监测设备还未安装。对供气、供水等生命线工程和重要建设工程的地震反应监测处于空白状态,数据处理与信息综合分析的监测技术系统、地震预警系统功能尚需完善,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有待提升。

3.城乡建筑总体抗震能力有待提高。因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我县仍存部份老旧小区,老城区内有部分90年代房屋破损严重,例如新星居(原新星农场)七、八十年代建设的职工住宿楼存在楼板露钢筋墙面破损,我县房屋建筑整体抗震情况还存在较大隐患。在农村农民自建房普遍没有采取抗震措施,抗震能力薄弱。各种市政管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部分存在抗震情况不明、抗震能力不足等问题。一旦发生较大地震,这些抗震薄弱的地区就可能成为重灾区。

4.震灾防御基础服务能力存在欠缺。地震基础探测资料数据不足,地震科研能力有待加强,地震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等项目还没有得到广泛开展;地震科技支撑不足,减隔震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等防震减灾先进的技术装备应用推广还需加大力度;震情速报及预警能力尚需提高。

5.地震应急能力尚需提高。地震信息数据库功能不完善,应急基础设施薄弱、装备不足、缺乏地震应急专用装备,地震应急快速响应能力不足,全县地震应急救援队、地震现场工作队、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能力有待提高,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数量、等级还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利用学校建设防震减灾应急避难场所工作缓慢。

6.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有待增强。防震减灾宣传手段和产品不丰富,宣传网络不健全,宣传面不够广泛,还没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等媒介渠道,在全县各地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演练活动不平衡,科普宣传进村入户不够,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仍有待增强,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7.水库和地质隐患点带来的灾害风险未完全消除。我县共有49座水库,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1)型水库13座、小(2)型水库35座,全县49座水库分布于保城镇、响水镇、新政镇、三道镇、南林乡、什玲镇、加茂镇、六弓乡八个乡镇,其中有48座水库已除险加固,其中保城镇热作所红光水库(小2型)存在征地问题,无法实施水库除险加固。2020年初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省级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管理的有15处,经实施工程治理汛后销号地质灾害隐患点7处,剩余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其中崩塌点7处,滑坡点1处,主要分布在保城镇和毛感乡,受威胁人口合计155人,受威胁资产合计710万元。

(三)“十四五”面临形

1.震情形势。保亭县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西南端海南岛的东南部,县域及附近发育有3条主要断裂:分别为尖峰-吊罗断裂带,九所-陵水断裂和铁驴港-高村断裂。根据前人资料,主要断裂活动年代如下:尖峰-吊罗断裂带为前第四纪正断裂,从乐东起,经五指山、保亭、陵水到达万宁;九所-陵水断裂为早、中更新世正断裂,从乐东起,经三亚、保亭,到达陵水;铁驴港-高村断裂为前第四纪逆断裂,带有右旋走滑,从三亚延伸至保亭。历史记载,保亭县曾发生过二十余次有社会影响的地震。1969年陵水近海5.2级、1982年三亚市崖城4.5级、1995年东方市近海4.8级和1999年万宁市近海4.9级地震均对我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1996年发生在我县的3.7级地震,引发了震中附近村镇部分居民的恐慌。本世纪以来,我县及外围周边相继发生了2001年陵水县4.0级、2004年陵水县近海4.1、4.3级和2005年东方市近海3.6、2018年保亭县2.9级、2019年三亚市3.2、4.2级等地震。

我县南端与国际旅游城市三亚相邻,属于“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市县,是国家热带森林公园建设和海南温泉度假的胜地,区位作用十分重要。重点旅游区、镇墟、医院、学校、商场、厂矿企业人口密度较大,一旦发生中强度以上地震,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2.社会经济发展提出新需求。随着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保亭县着力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全域旅游和高端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的加快发展,高大建筑、一批生命线工程、重大工程、容易引起地震次生灾害工程不断的增加,如果不重视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不重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一旦强震发生,必然会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严重的损失。

3.社会治理提出新任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防震减灾多元主体作用更加突出,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提供群防共治的公众基础。同时也需要县委、县政府依法规范防震减灾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公众事务,构建主体明确、权责清晰、运行流畅的防震减灾治理体系;依法规范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提高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指导开展主动防灾、科学避灾、充分备灾、有效减灾的行动,形成地震灾害群防共治的局面。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2号)、《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紧紧围绕保亭县社会经济发展中心大局,坚持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坚持防震减灾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依靠科技进步,依法防震减灾,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开创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

2025年,初步形成地震监测预警体系、灾害风险防治体系、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应急响应能力体系现代化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框架,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和地震应急响应能力显著提高,力争在地震预报预警方面取得突破,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成,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风险对保亭县经济社会和公共安全的影响持续减轻,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的需求。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化。建成覆盖我县的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观测系统,提升地球物理基本场监测能力;初步建立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发布机制和专业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各类台网建设和管理,强化运行维护保障能力。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精细化。继续完善抗震设防要求监管机制,广泛应用新一代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总体提升全县城乡建筑物抗震设防水平;震害防御基础性工作广泛服务城乡规划与工程建设,地震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明显提高。

——地震应急救援响应能力有效提升。健全完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提升地震应急响应保障信息化水平;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夯实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层基础,有效提升全社会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高效化。建立与保亭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震减灾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形成社会多元责任主体主动、规范、有序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局面;建成效能显著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满足政府和社会防震减灾多样化的需求。

防震减灾“十四五”主要量化指标

类别

指标内容

预期值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地震监测能力

保亭县境内达到1.5-2.0级。

地震基本参数速报时效

实现震后2分钟内发布地震基本参数自动速报信息。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

灾害性地震发生后实现秒级发布。

地震预警覆盖率

特殊行业用户不低于60%。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地震风险调查与隐患排查

摸清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成地震灾害风险数据资源库,编制地震灾害隐患分布图。

地震危险性区划图

编制全县1:5万地震构造图、地震危险性及场地类别分区划图等。

农村危房改造完成率

100%

新建省级以上防震减灾科普示范

学校

5所

新建省级以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5个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体验示范点

1处

利用学校建设应急避险场所

每个乡镇1个,全县合计共9个

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地震灾害预评估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5分钟内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结果。

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反应能力

1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

地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安置

12小时

第一批异地应急储备物资运抵灾区集结点

24小时

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每年1次

    三、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海南省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和《保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和目标,进一步完善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治、应急救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防震减灾信息化支撑和社会治理,广泛开展防震减灾文化体系建设活动,从整体上提升我县防震减灾能力和水平。

(一)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

协助海南省地震局监测中心、预报中心尽快完成地震监测基准站、地球物理观测站建设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地震前兆观测台站的建设,不断健全我县对地震监测预报的方式方法。完善震情会商机制,定期开展地震预测效能评估。

建立示范性预警处置系统,努力为学校、医院、交通、天然气、水利等相关行业提供预警信息服务。强化宣传、广电、工信、地震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运用各类传播媒介,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为社会公众提供预警信息服务。

(二)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以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和治理为链条,构建集地震断层探察、灾害风险区划、灾害隐患监测、灾害风险预警、灾害风险降低和转移以及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效益评估为一体的全流程地震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开展地震断层探察,建设地震灾害风险数据库。开展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基础工作,组织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依法加强对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新技术、新材料。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强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政策引导扶持,统筹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移民搬迁等涉农项目,加强农村民居建筑抗震技术指导和服务,改变农村住房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现状。

(三)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1.加强地震应急指挥组织系统建设。加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建设,强化指挥调度、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社会动员。以应对中强地震为目标,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健全地震应急所需的交通、通信、气象、卫健等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地震应急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对接保亭县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系统,健全基础数据更新共享机制,应用适应社会需求的先进应急信息化技术,建立覆盖全县的应急技术网络,提升灾情获取、处理、发布效能和舆情监控能力和水平,提高灾情信息获取实效性和快速评估准确性。

2.健全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健全地震信息报送、应急响应、现场指挥、协调联动、信息发布、社会动员和区域合作等工作机制。完善各级政府、各部门、重点企业、生命线工程、重要公共场所和重大危险源等的地震应急专项预案,并纳入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统一管理。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的检查和落实,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包括实战演练、桌面演练),切实提高社会各界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3.完善地震救援救助体系建设。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地震现场工作队和民间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培训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逐步建立起社会应急救援网络体系。将通信、交通、供水、供电和供气等企事业单位现有的应急抢修抢险队伍纳入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范畴,负责基础设施和生命工程的紧急恢复工作。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的品种和规模,加强物资设备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将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逐步建立政府投入、地震灾害保险、社会捐赠相结合的多渠道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

(四)强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

推进保亭县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明确工作思路、目标、任务,落实保障措施。结合保亭县实际,提升服务团队能力,提炼服务产品,明确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清单;向社会公布第一批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项目,陆续向社会公布并提供公共服务项目;充分利用海南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立公共服务评估评价机制,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和评估。

五)强化防震减灾信息化服务和技术支撑

利用海南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不断完善地震信息化运行保障。整合地震监测、抗震设防、断层等信息资源,实现防震减灾业务集约化。完善地震观测数据流,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实现地震数据治理科学化。完善充实地震应急数据库;优化地震应急信息服务系统。

(六)强化防震减灾社会治理

建立健全我县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响应等方面的配套规章制度;健全防震减灾社会治理政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等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可能对地震观测造成影响的各类建设事先征求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意见的制度,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制度和机制。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执法监督队伍。

(七)开展防震减灾文化体系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开展防震减灾文化体系建设,通过防震减灾文化体系建设,注重减灾理念引导、减灾文化引领,以推动保亭县灾害管理水平、城乡居民素质、产业经济的发展提升。推动全民参与防震减灾,促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常态化和社会化。进一步树立科学的防灾理念,形成社会共识,拓宽宣传渠道,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通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并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时段科普宣传,不断提高保亭县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四、重点项目

(一)地震监测基准台站建设工程

继续完成我县地震监测基准台站建设,在土建完成的基础上购置测震相关设备设施,安装调试完成并联入省地震观测网络系统,及时将监测的地震信息传送给省级地震部门。

(二)地球物理观测站建设工程

在保亭县七仙岭度假区建设地球物理观测站,包含地磁、水温、气象三要素等观测项目,监视保亭地区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变化。

(三)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继续在全县开展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十四五”期间完成新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4所,完成新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提高保亭县校园、社区的震灾安全防御能力。

(四)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体验示范点

结合保亭县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由政府出资购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体验设备设施,旅游项目方负责出场地和人员维护管理,在保亭县内开展至少1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体验示范点创建,提高保亭县共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

(五)建设应急避险场所

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区域建设规划,要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按照国家标准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统筹安排所需的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物质储备等设备设施。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建设应急避险场所,全县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学校建成符合标准的应急避险场所。

(六)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收集保亭县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场地条件等基础资料,开展地震断层探测,摸清保亭县地震危险源分布;开展全县房屋设施抗震性能普查和城乡建筑与基础设施调查,摸清保亭县地震承灾体基本现状。开展保亭县不同概率水准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编制地震构造图、地震断层分布图、地震灾害风险图和地震灾害防治区划图,摸清保亭县地震灾害风险隐患,为防震减灾决策、国土资源利用、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地震风险防治等提供支持服务。

(七)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逐步给队伍配备完善地震救援工具和防护装备,定期开展专门的地震应急救援专业知识培训和训练,加强和省内外各先进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经验交流,每年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八)地震应急救灾物资补充完善工程

加强对地震应急救灾物资的管理,每年及时对地震应急救灾物资进行补充完善,增强保亭县地震应急救灾物资的供应保障能力。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合作,落实规划工作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投入机制

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稳定增长投入机制,使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探索建立社会参与、多渠道的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及社会组织主动参与防震减灾活动,为规划实施提供资金投入。

(三)加强人才保障

继续实施防震减灾人才战略,优化提升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政策制度。建成一支布局合理、专业完备、保障有力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加强交流合作,构建开放、竞争、包容、合作的智力支撑环境。

(四)科技支撑保障

逐步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经费投入,鼓励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开发与研究,积极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加强地震灾害防御和管理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减隔震等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经济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设施装备,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五)落实责任和实施跟踪评估

健全规划工作落实机制,各级政府和应急、住建、资规、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衔接相关规划,把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项目落到实处,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完善规划实施跟踪评估机制,适时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推动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六、附件:保亭县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任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新建、续建、改扩建)

主要建设内容

起止

年限

投资

估算

(万元)

前期工作状况

建设单位

备注

1

地震监测基准台站

建设工程

续建

购买并安装调试:测震仪、强震仪、数据采集器、仪器避雷器、地震台智能电源、服务器电脑等。

2021—2025年

17

土建

工程
已完成

省地震局


2

地球物理观测站

建设工程

新建

购买并安装调试地球物理观测仪器:包括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形变、气象三要素等监测仪器,以及台站标准化建设。

2021—2025年

35


县应急
管理局

(地震局)


3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综合减灾示范

社区创建

新建

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1所,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4所,每所学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室、室外科普角、各种防震减灾应急物资、宣传资料、标识牌、档案及其它基础设施完善等;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

2021—2025年

300


县应急
管理局

(地震局)

每所学校25万元、每个社区35万

4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体验示范点

新建

利用本县内既有农家乐、农庄等社会资源,设置地震模拟体验小屋、灾害逃生VR体验区、海南防震减灾数字科普馆屏幕阅览区、地震构造模拟展示区、防震减灾宣教知识、国内外历史地震事件简介等。

2021—2025年

200


县应急
管理局

(地震局)


5

应急避险场所

新建

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建设应急避险场所,全县9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学校建成符合标准的应急避险场所。每个应急避险场所配备有:监控、广播、供电、供水等设施以及其它应急物资。

2021—2025年

225


县应急
管理局

(地震局)

每个应急避险场所建设费用25万,共建9个。

6

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新建

收集保亭县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场地条件等基础资料,开展地震断层探测,摸清保亭县地震危险源分布;开展全县房屋设施抗震性能普查和城乡建筑与基础设施调查,摸清保亭县陆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开展保亭县不同概率水准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编制地震灾害风险图等。

2021—2025年

100


县应急

管理局

(地震局)


7

地震应急救援队伍

能力提升工程

续建

逐步完善地震救援工具和防护装备,定期开展专门的地震应急救援专业知识培训和训练,加强和省内外各先进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经验交流,每年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2021—2025年

100


县应急
管理局

(地震局)


8

地震应急救灾物资

补充完善工程

续建

加强对地震应急救灾物资的管理,每年及时对地震应急救灾物资进行补充完善,增强保亭县地震应急救灾物资的供应保障能力。

2021—2025年

500


县应急
管理局

(地震局)

100万元/年



微信
X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83668261   政府综合服务热线:0898-12345

琼ICP备0500004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90002     琼公网安备46902902000002号